2月3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《石化和化學工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及烯烴、危險化學品、化肥、農藥4個子規劃。《規劃》確定石油化工行業“十二五”期間經濟總量發展目標為總產值年均增長13%左右,到2015年總產值增長到14萬億元左右,石油化工行業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企業達到10個以上。
《規劃》重點強調了加快結構調整,發展高端石化產品,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,并提出了結構調整、技術創新、節能減排的具體目標及相關政策措施。
《規劃》對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的產品做了預測,分別為成品油、烯烴、鉀肥等剛性需求較大的產品,對二甲苯、己內酰胺、乙二醇等進口量較大的產品,天然氣、輕烴等低碳原料與產品,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及專用化學品。
《規劃》提出,在組織結構上,到2015年,石化化工行業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企業達到10個以上。原料結構上,烯烴原料多元化率達到20%,采用先進煤氣化技術的氮肥產能比例提高到30%。產品結構上,石化化工產品質量全面提升,單質肥復合化率逐步提高,高毒、高殘留農藥比例降至3%以下,氟硅材料、工程塑料、特種合成橡膠、聚氨酯及中間體、高性能纖維、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復合材料、新型專用化學品等高端產品國內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。布局結構上,成品油“北油南運”狀況得到改善,完善東北、西北、西南石化產業布局。現代煤化工產業向資源地集中,原料產地化肥比重提高到70%,專用化肥等深加工產品和精細化學品向消費地集中。
針對新技術新產品產業化進程較慢,部分新產品缺口嚴重等問題,《規劃》提出:到2015年,石化化工行業科技投入要占銷售收入的1%以上;一批關鍵、共性技術和重大裝備實現突破,一批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實現產業化;建立和完善一批企業技術中心。
《規劃》提出的節能減排具體目標是: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%、能源消耗降低20%、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%。乙烯裝置燃動能耗低于857千克標準煤/噸,合成氨裝置平均綜合能耗低于1350千克標準煤/噸。
工信部表示,為確保《規劃》順利完成,國家將嚴格行業準入,研究支持石化化工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,加強石化化工產業政策與財稅、金融、土地、環保、安全生產等政策的銜接,提高企業研發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,深化國際合作,維護公平貿易。
工信部同時還配套發布了《烯烴工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、《危險化學品“十二五”發展布局規劃》、《化肥工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和《農藥工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四個子規劃。
《規劃》將行業內企業兼并重組定為“十二五”的重點任務,要求大力推動產業關聯企業,以資產、資源、品牌和市場為紐帶,通過整合、參股、并購等多種形式,實施兼并重組,實現優勢互補,提高產業集中度,形成若干個國際化大型石化化工企業集團。涉及到的細分行業主要有:石化、煤化工、化肥、農藥、化工新材料與新型專用化學品。
《規劃》還提出了石化化工大宗產品“十二五”需求預測,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的產品有:成品油、天然氣、鉀肥等能源資源類產品;烯烴、輕烴、對二甲苯、已內酰胺等國內產能不足的原料類產品。其中,合成纖維單體己內酰胺的年均增速將達到12.5%,甲醇、工程塑料、有機硅到2015年的年均需求量增速有望超過10%。
“全行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3%,這一增速將超過我國經濟增速的水平,十二五期間化工行業的成長性較為確定。”東興證券化工行業分析師楊若木昨日向記者表示,行業內的兼并重組將是大勢所趨,這對于已經上市的各行業龍頭是利好,更好的資產有望注入到上市公司中來,化工新材料行業中有望找到高成長性的公司。
近四成的化工原材料近期出現了明顯上漲,主要集中在有機化工原材料端,從近日公布的化工PMI數據顯示,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PMI環比增加了4.2,庫存指數下降了11.2個百分點,顯示短期化工行業訂單增加及去庫存加速,有效提振了化工企業的業績預期。
隨著經濟中樞下移,化工行業盈利將呈收斂趨勢,彈性趨弱,化工股估值也將下降,未來大市值的化工股估值將很難提升;建議關注需求相對穩定,靠近需求端。